首页 > 要闻速递
陈绪峰临时代办在《资本报》发表署名文章《传递中文魅力 续写中非华章》
2022-04-22 21:54

    4月22日,驻非盟使团临时代办陈绪峰在《资本报》网站发表题为《传递中文魅力 续写中非华章》署名文章,庆祝第13个联合国中文日。全文如下:

    今年4月20日,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谷雨”,也是第13个联合国中文日。“谷雨”是24节气中的第6个节气,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它承载了春去夏至的美好,代表了万物生长的景象,相传“中华文字始祖”仓颉在这一天创造了中国文字。当时天下正遭灾荒,上天因感念其造字有功,降下谷子雨,万民才得救。联合国将中文日定为“谷雨”这一天,正是为了纪念仓颉造字的贡献。

    中国的语言和文字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是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从甲骨文到楷书,从孔孟之道到宋明理学,从四大发明到圆周率,从长城到兵马俑,中华文明经历了五千多年的历史变迁,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源泉。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和平、和睦、和谐理念,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也塑造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独特精神风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同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国际社会了解和认识中国、中国了解国际社会的需求在持续地增加。以汉字为书写载体的中文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在推动各国文明交流互鉴、增进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交往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全球正在学习中文的国际友人超过2500万,累计学习使用人数接近2亿人,非洲16个国家将汉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非洲学习使用人数超60万人,越来越多国际友人通过中文学习,逐步了解中华民族千百年来风俗礼仪、社会结构、伦理道德和哲学思考,感受到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中方积极同世界各国开展合作,已在全球159个国家设立了1500多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以及60余所海外文化和旅游机构,在非洲46个国家建立了61所孔子学院和11所独立孔子课堂以及6家中国文化中心,以此为平台进一步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4月20日当天,中国驻非盟使团和联合国非经委联合举办中文日庆祝活动,使团新媒体平台还展示了中国文化符号、传统道德观念、政策主张的汉字写法、发音和意涵,向非洲朋友展示中文魅力的同时,也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学习中国文化的平台。

    非洲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古埃及文明、阿克苏姆王国、桑海帝国、斯瓦希里文明都是人类文明瑰宝,创造了绚丽多彩的非洲文化。中非传统文明都蕴含着集体主义、人与人和谐共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这不仅拉近了中非人民的距离,也体现了双方尊重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的共同愿望。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动中非人文交流,促进中非人民相知相亲。近年来,中非双方积极合作举办“文化年”“欢乐春节”“中非文化聚焦”等文化品牌活动,通过联合开发制作、创作更多讲述非洲故事、中非友好故事的作品。去年非盟的主题年是“艺术、文化和遗产”,中方同非洲国家一道克服疫情、创新形式,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平台开展了内容丰富、主题鲜明的文化旅游、艺术遗产研修班系列活动,积极推动孔子学院、鲁班工坊在非洲大陆落地生根。去年底,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上提出“九项工程”,“人文交流工程”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中非将互办电影节,举办中非青年和妇女论坛,支持更多非洲国家成为中国公民组团出境旅游目的地国,为中非教育、文化、旅游、媒体、科技、智库和青年妇女等人文交流合作注入新活力。

    文明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不竭动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是各国人民共同愿望。只有致力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才能跨越文明冲突陷阱,才能取得长足进步和发展。我们将继续倡导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在全球发展倡议、“一带一路”倡议和中非合作论坛引领下,发扬中非友好合作精神,不断推动中非交流互鉴,不断夯实共建中非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为中非人民世代友好、共同发展进步注入持久动力。


推荐给朋友:   
全文打印       打印文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