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速递
驻非盟使团团长胡长春大使接受《资本报》采访
2022-12-19 22:37


    12月19日,驻非盟使团团长胡长春大使接受埃塞俄比亚主流媒体《资本报》采访,主要就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过去十年发展成就、中国式现代化内涵以及二十大为中非盟合作带来的新机遇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全文如下:

    问:中共二十大取得的最重要的政治成果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具有里程碑意义。

    中共二十大取得的最重要的政治成果是选举产生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党中央,进一步确立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地位。这充分体现了全党意志,反映了人民期待,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

    此外,二十大报告还提炼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六个坚持”,即必须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六个坚持”不仅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遵循,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用于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


    问:如何看待中国在过去十年的成绩和变革。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十年来,中国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

    十年来,中国经济总量和结构都发生了质的变化,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进一步巩固提升,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也跃上新台阶。与2012年相比,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人民币增长到114万亿元人民币,占全球经济比重由11.4%上升到18%以上,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总体保持在30%左右,是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中国的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由第34位上升到第11位。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8.2岁,近一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建立起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生态环境也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问:中国共产党能够永葆生机活力的秘诀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能够永葆生机活力、具有无比坚强的领导力,“秘诀”之一是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即是最新成果。“秘诀”之二是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秘诀”之三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在守正创新中推进自我革命,拥有刀刃向内的勇气、胸怀和担当。这是党永葆青春活力的强大支撑。中国在过去十年开展了史无前例的反腐败斗争并取得压倒性胜利,在新征程上,我们也将坚持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问: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是什么?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伟大的梦想。今后近30年,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就是围绕这个中心任务来开展。


    问: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概念,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

    世界上既不存在固定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报告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是一种对人类多样性的主张,是不同文明、不同国家交流互鉴的态度,中国共产党愿同世界各政党交流互鉴现代化建设经验,共同丰富走向现代化的路径,更好为本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谋幸福。但我们不输出中国模式,不会要求别国复制中国的做法。正如前不久习近平主席在G20巴厘岛峰会期间会见南非总统拉马福萨时表示,“中国支持南非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每个国家自主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的努力,都应该受到尊重。


    问:如何看待二十大报告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这一说法。

    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充分彰显了我们党为人类进步事业不懈奋斗的决心和意志,极大增强了人类社会追求更加光明未来的信心和力量。

    作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际行动之一,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重要倡议,已经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中国已与149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当前,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相互交织,世界经济复苏步履维艰,局部冲突和地区危机层出不穷,粮食、能源、气候等问题此起彼伏,进一步彰显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真理意义。面临共同威胁和挑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或独善其身,只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安全才有保障,繁荣才能持久。  


    问:中共二十大是否会为中非盟合作带来新机遇?

    中国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致力于加强同包括非洲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今年以来,习近平主席致电祝贺非盟峰会召开,并在中非盟建交20周年之际同非盟轮值主席、塞内加尔总统萨勒互致贺电,彰显中非高度的政治互信。在G20巴厘岛峰会期间,习主席同萨勒总统会见,萨勒高度评价中国是第一个公开支持非盟加入G20的国家,非中之间拥有高质量互信和高水平关系。随着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会成果推进落实,“九项工程”不断取得新的收获,中非友好关系更加深入。

    二十大报告表明,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非盟即将启动《2063年议程》第二个十年规划,新形势下,中非合作正迎来新的契机。我们愿同非盟机构紧密携手,落实好中非盟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加强战略磋商协调,推动各领域各层级友好往来,不断巩固和深化中非政治互信,共同维护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推进全球发展倡议,加快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构建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作出新贡献。


    问:近期G20举行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本次峰会的主题是“共同复苏,强劲复苏”,中方出席受到舆论高度关注,对此您有什么看法?

    近期,习近平主席应邀赴印度尼西亚出席G20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赴泰国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习近平主席此访在多边会议发表重要讲话、同各国领导人双边会谈等场合,系统、深入、精辟讲述二十大的故事、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中国与世界合作共赢的故事,唱响中国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的光明前景,传递中国一如既往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深化对外开放与合作的强劲信号。

    今年以来,全球地缘政治局势和经济形势持续承压。在G20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对此提出中国方案,呼吁各国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倡导和平、发展、合作、共赢,让团结代替分裂、合作代替对抗、包容代替排他,推动更加包容、更加普惠、更加有韧性的全球发展。深刻阐明,世界繁荣稳定不可能建立在贫者愈贫、富者愈富基础之上,现代化不是哪个国家的特权,走在前面的国家应该真心帮助其他国家发展。习近平主席始终心系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外交行动中贯彻“各国共同发展才是真发展”的共同体理念,提出建设全球经济复苏伙伴关系、国际粮食安全合作倡议,并明确支持非盟加入G20。

    峰会发表的领导人宣言,反映各方共识和主要合作成果,纳入中方在国际经济合作领域的重要理念主张。峰会制定的G20务实合作项目清单涵盖中方提出的15个合作项目及倡议,充分体现中方对多边主义的支持和对G20合作的贡献。国际舆论认为,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人类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中国再次发出团结合作的号召,提出了具有战略眼光的全球治理方案,为推动会议成功发挥了建设性作用,体现了中国开放、进取姿态和理性、包容形象。


推荐给朋友:   
全文打印       打印文字稿